A+ A-

校园里的关爱“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坊子区前宁小学落实教育扶贫工作“六记”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1-11 11:33:45

  既面向受教群体每个人,又关注特殊孩子,身心帮扶,温暖呵护。近来,坊子区前宁小学深入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不让一个孩子掉队。为努力实现“个个有技能、家家有希望”,学校锐意提升小学义务教育水平,积极争取社会力量广泛参与,针对个别环节和贫困、特殊群体精准关心帮扶,从六个方面,全面推动教育扶贫工作的展开。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困难而失学,不让一个孩子因缺少关怀而离校,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为区域教育扶贫工作做出了努力。

  优秀校友捐资助学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胜之年。在联系、对接社会各界爱心组织、爱心人士,主动帮扶家庭贫困学子和留守儿童方面,前宁小学积极推进,主动作为。今年9月7日,学校举办了“情系母校·感恩前行”的爱心捐赠活动。以优秀校友的爱心和故事,对在校学生进行了帮扶和引导的双助力。

   活动中,该校优秀毕业生、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刘大陆向母校捐出助学金。他说:“善款捐给母校留守儿童和家庭贫困学生,让他们安心学习,是响应学校扶贫工作号召,对学弟学妹们的一点心意。”

   刘大陆1995年曾就读前宁小学。家庭条件较差,在学校及社会各界帮助下顺利完成学业。社会的关爱在他幼小的心灵埋下一颗“爱心种子”。如今,学成归来的他怀着感恩的心来到母校捐资助学。他讲述了自己在前宁小学的求学生涯,言语中流露了对学校关心培养和恩师谆谆教导的感激之情,表达了自己奉献爱心捐资助学的热情,表示将长期关注关爱母校的贫困学子。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奉献爱心,收获希望。刘大陆这样的捐赠义举,是社会各界对前宁小学教育发展的爱心、关心、责任心的体现。秉承“前小伴我六载 我念前小一生”的信念,帮困助学的火种不断传承,就是在用实际行动助推捐资助学良好风气的形成。

  教师关爱特殊学生

   社会在关爱校园,校园内的师生之间,更是上演着一幕幕动人瞬间。前宁小学注重对留守学生等特殊群体的关爱。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延续,体现着广大教师无私的担当。

   今年,辛玉红老师遇到了一个不小的考验。有位六年级的女孩,由于家庭原因,经常会不来学校上学,尤其是周末一过,她往往就跟“忘了”要上学一样。“不上学怎么行”,于是,辛老师就主动找孩子,拿自己跟她交心交流:“我跟女孩讲我上高中时条件不好,没有这么多的学习用品,但坚持好好学习,所以如今当了人人羡慕的老师”。在外学习时,辛老师拍照发给学生,说自己一直在学习,希望感化她;还不忘问问,作业做得如何了,发给老师看看吧? 早晨来校值班,辛老师就提前拍照片发给她,告诉她,老师已经到学校了,快来吧。有时,看到孩子没来,辛老师就赶紧打电话过去:“怎么没来上学,生病了吗,注意吃药了吗,我去看看你吧!”这样嘘寒问暖,把孩子的心暖了,价值观逐渐树立起来。

   前宁小学片区里有两个孩子,情况特殊,十五六岁了,身体残疾,坐不住,得有人整天扶着,平时一句完整的话也不会说,所以不能出门,更上不了学。“这样的孩子,必须送教过去,送温暖过去”,学校辛冰校长和15位老师都是这么想的,所以,大家排好班,经常去慰问。每次老师们到了楼下,就听到孩子在楼上嗷嗷地叫着,声音不顺耳,却是他们的欢迎仪式。走进屋子,孩子梗着脖子,反复断续咿呀地说,“阿姨好,叔叔好,阿姨好,叔叔好,”家长拿瓜子、剥橘子,看上去,正是因为很少有外人来这个家里,所以,学校老师们的到来,成了家里隆重的节日。补多少课不说,只要去了,就是给孩子和家长带去希望和问候,贫瘠的内心变得温暖和富有,家长说,“很少有人听俺唠叨”,这一句话,就是对学校教师来送教最高的点评。

   学校还有多位留守儿童,有的孩子父母在西部从事建设工作,孩子往往想父母而缺乏信心。老师们就拿着西部开发、志愿祖国建设这些话题跟全班同学敞开聊,说他们的父母多么伟大,建设祖国多么担当,留守的孩子原来心情不好,可看老师这么说,班里同学们又都逐渐羡慕不已,七嘴八舌地说“你父母是祖国建设者”……父母不在身边的遗憾,成了人人羡慕的骄傲之处,孩子就变得自豪、自信起来,心灵得到慰藉和温暖,孩子就更加优秀起来。

   在前宁小学,老师们坚持家访,了解每一个孩子的学情、家庭情况,不断把温暖、把爱心送到家里去,送到孩子身边去、心里去。很多时候,这不是扶贫中的经济资助,却是孩子生活中的爱心给予,给孩子们带去的力量和影响更是不同凡响。

  少数民族团结一家

   对于少数民族的孩子,前宁小学更是送去无微不至的关爱。11月27日,坊子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推进调度会在前宁小学召开。在学校里,与会人员看到了学校民族团结走廊、部分班级文化展示墙以及学校民族团结相关成果。学校民族语言、民族政策、民族服饰、民族节日、民族建筑、民族美食、民族器乐等不同方面的展示,展现了学校对少数民族进行调查和研究的部分成果。

   作为民族团结示范校,坊子区前宁小学一直重视营造民族团结氛围,学生们通过收集少数民族相关资料,以手抄报、泥塑、绘画、书法、歌曲等形式,展示自己对民族团结的支持与畅想。孩子们成立小组团队,走进社区参与宣传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学校还将民族团结内容融入思政课堂教学,探索思政课堂教学新模式。老师通过走近少数民族家庭,持续关注少数民族学生成长。

   少数民族,也是团结一家。前宁小学始终持续推进学校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让学校里的少数民族孩子,成为都被大家关心的“爱心滋养下快乐的少数”,民族大团结的种子在孩子们心里扎根发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增砖添瓦。

  温暖礼包送来87份

   12月5日,入冬后的冷天逐渐到来。在前宁小学,一场温暖礼包赠予活动,温暖着孩子们的小身体,更为他们的日常学习生活带来了爱的滋味。

   当天是国际志愿者日,孩子们收到了一份特殊“礼物”。潍坊鸢都义工公益服务中心、潍坊领航社会工作事务所的志愿者们来到学校,给孩子们赠送发放壹基金温暖大礼包,学校87名获赠。温暖包里的物品很丰富,有棉衣、棉靴、耳套、围巾、手套、美术套装、袋鼠玩偶、书包、儿童减灾读本、护手霜等13样物品。

  孩子们领到温暖包后迫不及待地打开,将一件件新衣服穿在身上。在蓝色衣帽衬托下,一个个格外精神。“这是我今年收到的第一份礼物,将来我一定要成为一名志愿者,回报社会。”12岁的王子仪这样说。近乎量身定制的衣物,她穿着非常合身。

  今年8岁的刘晋峰格外感动,当天下午他特意写了一封感谢信,让校长转交给志愿者。刘晋峰表示,他父亲长期在西藏边远山区工作,一直不在身边,母亲工作又很忙,当天收到温暖包,让他感受到了来自社会的关心与爱护,心里暖暖的。

  延时看管家长解愁

   社会各界持续的关爱来到学校,学校教师不断地努力送去温暖。每一个个平凡的日子里,很多教职工的奉献和付出,更是体现在每天本应“下班”后的延时看管时段里。前宁小学创新延时看管时段公国内容,出对策,破难题,为家长解忧愁,赢得家长们齐点赞!

  学校的“延时看管”服务,全面做到了因人而异、弹性放学,向全校700多个家庭征求了意见,靠“教师自愿、公益服务”的情怀,配齐配强做看管服务工作的教师队伍,本着“家校互动,协同育人”的原则,组织有时间、有特长的家长成立志愿者队伍。

  学校创新看管模式,促进学生发展。除做好学科辅导外,还打破年级和班级界限,开设以“社团”为载体的校内活动。根据学生特点,筹划活动清单,共建立了无人机、机器人、合唱、演讲、足球、围棋、绘画、写字等一系列社团,激发了学生兴趣爱好,提升了综合素质,实现了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为了培养孩子们担当精神,学校利用“开心乐园”、“开心农场”,让学生在休息时间开展绘画、下棋、打乒乓球、观察农作物生长等娱乐活动。提倡学生发挥能力特长,鼓励学生组建互帮互助小组,鼓励学生加入红领巾志愿服务队,充分培养担当精神,提升主人翁意识。

   充分利用延时看管机会,学校还分层设计了多样化课程体系。有基于家长辅导学生作业有困难的基础课程设置,有基于学生特长发展的特色课程设置,有基于学校发展要求的特需课程设置,有基于人才的贯通培养的创客课程设置,有基于家长学校建设的解决家长难题设置等。

  疫情防控设备帮扶

   今年疫情防控更是一场大考。烈火炼真金,考验见本色,前宁小学发挥党支部先锋作用,闻令而动,勇担责、重落实,以高度的责任心从严、从细、从实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学校获得市级先进表彰。

   疫情伊始,心系师生。学校迅速成立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做好各方工作的同时,多方筹集物资,全面调度和保障学生学习状态,关注家庭贫困学生,联系社会爱心单位,为家庭困难学生免费办理网卡,为不具备上网课条件的学生配备智能手机。学习由线下转到线上,一个学生也不能少,一个学生也不能掉队,为保证全员参与线上教学,学校全力担当。

   志愿执勤岗上,最美先锋们争着“我报名!”,参加到值勤中来。为了不影响学生上课,大家就协调时间,保障执勤、教学两不误。作为少先队辅导员,辛玉红老师第一时间向队员们传达信息,教科学防控方法,引导队员们向先锋学习、向“最美逆行者”学习,积极为防疫宣传贡献力量。老党员冲上先锋岗。关键时刻不能缺席,58岁马上就要退休的老党员武明景事事过问,仔细把关。在校园里值守,他一会拿起卫生工具清理,一会推着垃圾桶清运垃圾,一会背起喷雾器各个角落消毒,一会查看校园监控有没有死角……仿佛有着用不完的力气。

   学校深入推进教育实施,通过多种途径,动员学生做到“四早”,组织少先队员在家开展“红领巾战疫宣传员”、“爱国卫生大扫除”、“今天我当家”、“家校携手共战“疫”、“线上家访暖人心”、“我心中的抗疫英雄”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以生活为教育的原点,以疫情为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线上教育教学活动。虽远离校园,可孩子们得到的关爱不减,获得的教育和成长经历照样丰盈。

  学校是孩子们成长的摇篮,孩子们从这里储备力量,将来扬帆起航。从情感、生活、学业等多方面给他们每一个人充分的关怀,让贫困学子等特殊群体中的每一位都能安心就学,学有所成,这既是“精准扶贫”中的教育担当,更是“扶志扶智”的教育内涵延伸。横到边,纵到底,在教育扶贫工作中,前宁小学的每一项工作,把关爱送到了每一个孩子的身边和心里。

责任编辑:聂臻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