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谭连:孝妇河畔的高尔基

妙笔生花诉说乡愁

来源:潍坊晚报   发布时间:2021-01-11 14:14:36


鱼店街绿瓦阁门洞,谭连幼时经常在此玩耍。


谭连珍藏的家乡年画。

  中国传统文化向来文学、艺术不分家,两者没有截然界限,而是互相参入、渗透、相辅相成。一个真正的文学家,必定钟爱艺术。谭连有浓厚的家乡情节,喜欢结交家乡的画家,研究他们的画作,从中悟得精髓。他把自己的怀旧情愫诉诸笔端,写出了《鱼市》《风筝》等怀乡代表作,作品妙趣横生。

  广结画家汲取营养研究画作感悟真髓

  谭连有美术功底,能顺手在纸上流畅地画出一些京剧线描人物,这与他好结交绘画行家里手不无关系。潍坊籍花鸟画大师、中央美院教授郭味蕖先生1966年曾给他寄来一张画,远景中一块淡墨巨石,石前一枝寒梅傲雪而立,画面最前方则是骨骼苍劲的几枝墨竹,题写的是毛主席的《咏梅》词中“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的句子,尤为亮眼醒目,隐有一种倔强的气息,蕴含对“同是天涯沦落人”的老乡的鼓励,更有一种对未来的期待。谭连把画裱好,悬挂在家中最显眼的位置,揣摩自勉,学绘摹本。

  谭连有一个牛皮纸笔记本,专门从报刊杂志上摘抄或剪贴认为无愧是“家”的、有潜力成“家”的艺术人物的事迹,尤其偏重籍贯老潍县的,即使在“文革”期间,他这个习惯也一直坚持着。他有宋步云、于希宁、庞希泉、陈寿荣、田翔千等画家的画作,每每收到,都会高兴得像一个孩子:“一幅画就是一篇文章,主题鲜明,详略得当,浓淡相宜,结构严谨,也有义理、考据和辞章……谁能像我有这么多跨界师友!”当然,他也把自己的作品回赠给画家。

  童年趣事深印脑海思乡情节难以割舍

  谭连曾用诗化的语言向不谙世事的女儿表露过思乡情结:“离开家乡一天,如隔三秋;离开家乡一步,千里之外。”他常常说起幼年时光鱼店街商贾云集、熙来攘往的景象,一件件痴迷的往事三天三夜也说不完。登鱼店阁子可望的白浪河沙滩大集,逢五排十,每每人山人海,动辄上万;货品包罗万象、无所不有。虽然近在咫尺,屡赶不烦,明天是集,这晚上大人孩子都别想睡囫囵觉,各人虑谋个人的。谭连在炕上辗转反侧,复习上一集听到的“功课”,说书匠把水浒和三国故事讲到哪里了,明天再听就要无缝连接对上茬口儿啊。他跟随叔父去永乐大戏院看金少山的演出,对人家一开口声震屋瓦的嗓门佩服得五体投地。城墙根抠土蛰儿、河冰上打滑擦、城墙上放鹞子等,都是他追忆的素材。而对鱼店阁子的印象最深,说得最多,女儿听得过瘾,恨不得马上也回故乡爬爬、捉捉迷藏。谭连每次回潍坊,走时一定捎带一种鱼籽饱满的咸鱼干(柳叶子鱼干),烤了,吃火烧就着,是标配,格外“打馋虫”。此外,还有大枣粽子、脂饼、辣疙瘩(大头芥菜)咸菜等。

  谭连把自己的怀旧情愫诉诸笔端,寓知识性、趣味性和思想性于质朴的文字之中,写出了《鱼市》《风筝》等怀乡代表作。

  谭连的文章和平常言论中隐蓄着他的层递“怀旧公式”,或称“怀旧核心价值观”吧,可总结成“怀念老屋就是爱爹娘,爱爹娘就是爱家乡,爱家乡就是眷恋祖国,眷恋祖国就是永远听共产党的话”一套专门的公式。

  葬猫喂狗充满爱心教育女儿善待生命

  谭连对女儿从小就反复进行爱心教育,现身说法。其一说自己在宿舍里养了一只小猫,后来那只猫因为误食鼠药死了,他很郑重地埋葬了,还给猫竖了一块小木碑,上写“谭连的小猫之墓”。再是三年困难时期,他从食堂回宿舍的路上,一只大黑狗总是伏在路边等他,看他远远来了,就会兴奋地扑上去,因为他手里一准儿给大黑狗留着一块窝头。

  谭晓娟在回忆父亲的文章里说:“从1957年到1978年,父亲在‘右派’这个岗位上站了整整21年!对任何一个人来说,这些年岁应该是风华正茂、大有作为的黄金时代。我无从想象父亲有过怎样的心境,又是怎么挺过来的。我问过父亲那时候的事,他没讲自己的遭遇和内心痛苦,却讲起某些小小不言的经历或趣事,让我听起来心里总暖暖的……即使在最困难的日子里,父亲依然有一片爱心,照顾着比自己更弱小的生灵。”

  报社里有个火炉工饭量大、出力多,三十几斤定量的口粮根本不够吃。谭连时常接济他,凡家乡来人捎着吃的,必定给他留一份。他从不把社里工人看得“低一等”,而是看成同志同仁,相遇总是师傅长师傅短地问候。在谭连追悼会上,多位已退休的工人自发赶来送别,火炉师傅哭得最悲痛、最伤心。

责任编辑:李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