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金川之战力荐阿桂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3-14 11:20:51


阿桂

  第二次大小金川之战,耗时两年之久,却一败涂地。在热河承德山庄避暑的乾隆速召刘统勋议事,刘统勋力荐阿桂为定边将军,成为征讨大、小金川的主帅。受命于危难之际的阿桂果不负期望,平定大小金川。刘统勋对于乾隆的提议,一切从国计民生出发,从不盲从。清代的《国朝先正事略》中称其“能断大事,力回天听”。

  金川之战难取胜乾隆急召刘统勋

  大、小金川位于四川西北部、大渡河的上游,在今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金川县一带。自隋朝开始,即在此设立金川县,实施有效管理。明朝归属杂谷安抚司。清朝初年,朝廷在此设立金川土司。金川地区居住的主要是藏民,人口不过数万,周围不过几百里,气候寒冷,常年冰雪,地势险要,道路崎岖。

  大、小金川各有一个土司管理。乾隆朝初期,大金川的土司是莎罗奔,小金川的土司是泽汪。大金川的莎罗奔控制欲极强,将自己的侄女嫁给了小金川的泽旺。泽旺性格懦弱,受莎罗奔挟制。莎罗奔“恃强凌弱,攘夺仇杀,叛服不常”。乾隆十二年(1747),乾隆派兵前去征讨。经过一番苦战,三易其帅,费时两载,耗费军费近两千万两,终致莎罗奔乞降,愿意退出侵吞的地盘,朝廷得胜。这就是第一次大小金川之战。

  乾隆二十五年(1760),大金川的莎罗奔死了,其侄子郎卡继位。郎卡效仿莎罗奔,依仗实力,实行黩武政策,经常侵凌邻近的土司。乾隆三十五年(1770),大、小金川土司又对附近地区发动大规模的进攻。次年七月,乾隆派四川总督阿尔泰领兵自南路,提督(相当于现在的省军区司令)董天弼率领五千兵丁自西路,分两路进攻,初战告捷,后劳师费银,进展甚微。乾隆将阿尔泰和董天弼撤职查办,改任大学士温福和户部侍郎桂林出任统帅。温福等赶到四川,一看大小金川易守难攻,就向皇上索要大批兵马粮饷,以求一劳永逸平定大小金川。乾隆准其所奏。一时间,在四川集结官兵七万,调拨军需银两甚巨。温福开始进军顺利,但在木果木大营,遭金川兵偷袭,一败涂地,温福等175名将领阵亡,士兵陷没四千余名,损失米粮超过1.7万石,银五万余两,火药七万余斤。耗时两年之久的第二次大小金川之战,竟然以这样的面目呈现出来。军情速传至时在热河承德山庄避暑的乾隆那里,让乾隆一时踌躇难定。

  刘统勋时任东阁大学士、首席军机大臣,正留京办事。乾隆以廷寄的方式,速召刘统勋到热河议事。

  刘统勋汗流浃背地赶至热河,进了行宫,叩见皇上。乾隆言:“昨军报至,木果木兵覆,温福死绥,朕烦懑无计,用兵乎?撤兵乎?”

  本来这次金川用兵,刘统勋就屡次建议撤军:那个地方,天寒僻远,地广人稀,地形险要,外来兵士多不服水土,而当地藏民却十分自如。发动大兵,糜费钱粮,胜了,也没有多大意义,毕竟,大小金川的土司还没有公开反叛。但乾隆听不进去。堂堂天朝,岂能无奈蕞尔土司?最终,事实证明刘统勋确有先见之明。经此一重大打击,乾隆自己也有些犹豫,甚至灰心了,关键是,他得找个台阶下。不知股肱之臣刘统勋能否为他打造一个。

  刘统勋却冷静地说:“日前兵可撤,今则断不可撤。”

  乾隆问:“谁可任者?”

  刘统勋顿首,恭敬地回道:“臣料阿桂必能了此事。”

  乾隆顿时眉开眼笑,慨然道:“朕正欲专用阿桂,特召卿决之,卿意与朕合,事必济矣。”

  力荐阿桂为主帅攻克碉寨收失地

  阿桂是大学士阿克敦的儿子。乾隆三年(1738)中举人,后任大理寺丞,吏部员外郎,军机处章京等职。

  在第一次大小金川之战中,乾隆命内大臣、兵部尚书班第督治军饷,阿桂参与其事。因为初战失败,前线军务主帅、大学士、乾隆的心腹讷亲与川陕总督张广泗被以贻误军机罪处决。四川提督岳钟琪告发阿桂“勾结张广泗,蒙蔽讷亲”。结果,阿桂被逮入狱。

  次年六月,就阿桂一案,乾隆下谕:

  阿桂随往军营办事,年少无知,自干罪决,固应按律重惩,但伊系司员,原不过以供驱使,其获罪之处,与贻误者有间,情有可原。伊父阿克敦因子犯罪,深知惭悔,办理事务,甚为勤勉,且年高仅有此子,拘系囹圄。别无朝夕左右之人,朕为垂悯,著加恩将阿桂从宽释放,交与阿克敦严加约束,毋许稍有滋事。

  乾隆三十八年(1773)七月,在刘统勋的力荐下,已任四川提督的阿桂被任命为定边将军,成为征讨大小金川的主帅。他受命于危难之间,冷静思量,集中所有部队,迅速出击,攻占得而复失的小金川。乾隆喜出望外,下谕称:“阿桂此次办理,事事妥协(妥帖),甚属可嘉……统办进剿之事,实堪依任。”

  阿桂备足粮草,安定已经归顺的藏民,打探道路,精心筹备,谋定而发,兵分三路,分进合击,步步为营,将金川兵占据的高大坚固的碉寨一一攻克。乾隆四十一年(1776)二月初四早,大金川首领索诺木跪捧印信,带领兄弟、妻子、头人等二千余人出寨投降。

  巧妙回答询问阻止皇上改制

  对以国事为重、从政经验丰富的老臣刘统勋,一般情况下,乾隆是看重和倚重的。

  有一次,户部尚书上疏,称全国各省州县仓库多亏空。乾隆气愤异常,就想了个方案,罢免所有州县不称职的基层粮赋官员,而由户部官员笔帖式全部取而代之。这是关乎全国粮赋体制的大变革,所以乾隆不敢率然而定,就此向刘统勋咨询:“刘爱卿,朕思之三日矣,汝意如何?”

  刘统勋默然良久,未作答。乾隆等了半天,见刘统勋不表态,急了。刘统勋仍沉着地说:“圣聪思之三日,臣昏耄,诚然不敢遽对,容退而熟审之。”

  第二天早朝,乾隆又问:“列位臣工,朕拟以笔帖式放到各州县,替代慵懒误事者,众意如何?”

  大臣们低头不语。乾隆见百官没有反响,遂将目光投向站在第一列的刘统勋问:“刘爱卿,汝意到底如何了?”

  刘统勋顿首,进言道:“州县治百姓者,当使身为百姓者为之……”意思是应各司其职,不必用中央政府的官员,去侵夺州县的职权。

  聪明的乾隆听明白了刘统勋的意思,脸色缓和了下来,称:“刘爱卿所言甚是。”于是,将自己原来的提议作废。

  文武百官开始为刘统勋捏着一把汗,跟皇上唱对台戏,有好下场吗?看到皇上同意了刘统勋的意见,不禁松了一口气。

  乾隆三十三年(1768)十二月,值刘统勋七十(虚岁)大寿,乾隆御书“赞元介景”匾额以赐。

  清代成书的《国朝先正事略》称:“其(指刘统勋)能断大事,力回天听,多类此。”

责任编辑:庞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