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官方确认阿斯利康疫苗或致血栓

多国停用或限制接种年龄,专家强调总体“益处大于风险”

来源:潍坊晚报   发布时间:2021-04-09 09:43:30

  阿斯利康疫苗“血栓门”再度发酵。当地时间4月7日,欧洲药品管理局、英国药监局和世界卫生组织相继发布声明称,阿斯利康疫苗与罕见血栓可能存在关联。此举相当于给这款此前公认最便宜、最有潜力进行大规模普及的新冠疫苗打上了“罕见血栓副作用”的印记。不过专家强调,这种事件非常罕见,阿斯利康疫苗的好处仍大于风险。当天,英国、意大利、比利时均对阿斯利康新冠疫苗提出接种年龄限制建议。

  官方确认副作用或确实存在,但接种益处大于风险

  4月7日,欧洲药品管理局(EMA)确认英国牛津大学和阿斯利康公司研发的阿斯利康新冠疫苗可能与血栓病例存在潜在联系。该组织称,不寻常的血栓并伴随低血小板应该列为此疫苗的非常罕见副作用,产生血凝块和低血小板的原因应该是免疫反应。但从平衡利弊方面考量,该疫苗接种益处大于风险,仍建议所有年龄层人群接种。

  EMA称,截至3月31日,欧洲已有2000万剂阿斯利康疫苗打入人体体内,有79人在接种第一剂疫苗后出现血栓,其中19人死亡。该局总干事库克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由于所有年龄段都有发生罕见病例的情况,因此无法确认是否存在特定风险因素,例如年龄、性别或病史等。”

  但EMA也指出,到目前为止,报告的大多数病例都发生在接种疫苗后2周内,且为60岁以下女性。但目前尚未确定具体的风险因素。

  4月7日,英国药监局(MHRA)也宣布阿斯利康疫苗可能与罕见血栓有联系。截至3月31日,英国已注射了2020万剂阿斯利康疫苗,而发生血栓的总体风险比例为每100万接种者中有4人。英国疫苗接种和免疫联合委员会建议,将阿斯利康疫苗接种年龄限制在30岁以上。

  同日,世卫组织发布阿斯利康新冠疫苗安全性临时声明,指出世卫组织全球疫苗安全咨询委员会新冠肺炎小组委员会已评估了接种阿斯利康新冠疫苗后出现血栓和血小板减少的报告,于4月7日召开了最新一次会议。

  委员会还评估了EMA和MHRA提供的最新信息,认为阿斯利康疫苗与血栓和血小板减少存在可能的因果关系,但尚未证实,还需专门研究以充分了解其中的潜在关系,世卫组织全球疫苗安全咨询委员会正在搜集和评估更多数据。声明同时强调,全球已有近两亿人接种了阿斯利康新冠疫苗,而此类负面报告数量很少。

  针对上述情况,阿斯利康疫苗官方表示,正在同世卫组织和EMA一起,对注射疫苗后出现症状的患者进行统一观察,并且还会向后者公开自己疫苗的有关技术文档,以方便调查。

  阿斯利康疫苗饱受争议23个国家停用,多国限制接种年龄

  事实上自去年下半年以来,阿斯利康疫苗就饱受争议,血栓副作用问题似乎成为这款疫苗的最大担忧。

  虽然在今年3月11日和3月18日,EMA多次回应称该疫苗“安全有效”、“益处远大于风险”,世卫组织也“建议接种”,但就在EMA公布上述结论后两天,丹麦又有两名医院工作人员在接种阿斯利康疫苗后出现血栓,其中一人死亡。3月19日,美媒报道,来自欧洲的科学家认为血栓形成和血栓与接种阿斯利康新冠疫苗有关。

  此前,丹麦、挪威、德国等均报告了接种该疫苗后血栓乃至死亡的病例。据3月17日统计,全球有23个国家因此停用阿斯利康疫苗。

  而在EMA上一次评估称疫苗与副作用暂没发现关联后,西班牙、意大利、塞浦路斯和法国宣布全面恢复阿斯利康疫苗的接种工作,英国也指责欧盟对该疫苗的抵制是非理性、出于政治考量的。

  但随后英国政府也发现了问题。据当地媒体报道,当地时间4月4日,英国一名59岁律师在接种阿斯利康疫苗后死于血栓,此前英国已出现7个接种后死亡病例。截至3月24日,在英国1810万剂阿斯利康疫苗的注射工作中,发现了22例脑血栓和8例其他低血小板血栓形成的报告。

  目前,英国已经暂停对儿童进行阿斯利康疫苗的接种试验。英国疫苗接种和免疫联合委员会建议,年龄在30岁以下且没有任何其他健康状况异常的人,应尽可能接种另一种疫苗。

  该疫苗在法国也遇冷。据报道,由于对阿斯利康疫苗的不信任,有大批法国民众在得知自己即将接种的是阿斯利康疫苗后取消预约。有医生透露,11剂打开的阿斯利康疫苗,最后只打了一剂,剩下的已开瓶疫苗不得不扔掉。法国目前限制55岁以上人群接种阿斯利康疫苗。此前,德国已停止为60岁以下人群接种阿斯利康疫苗。

  挪威在接种阿斯利康疫苗的12万人中出现了4例血栓死亡病例,因此暂停疫苗接种。

  当地时间4月7日,西班牙宣布接种阿斯利康疫苗的最低年龄限制在60岁以上。同时,意大利也宣布,只建议60岁以上人群接种该疫苗,但不禁止低龄人群接种。

  值得一提的是,阿斯利康上个月公布了其在美国三期临床试验的早期结果,有效率为79%,但美国卫生官员质疑该数据已过时。这一事件让阿斯利康疫苗的信誉再次遭到打击。本报综合报道

责任编辑:李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