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担任省委秘书奔走齐鲁

来源:潍坊晚报   发布时间:2021-06-15 11:02:56


山东省立第一乡村师范学校旧址


赵健民

  于清书勇敢坚强,成为潍县党组织的中流砥柱。1929年6月,叛变投敌的省委组织部长王复元来潍,以“捕共队长”身份,带人将县委书记马宣元逮捕入狱,县委突遭重大破坏。为保护党内的骨干力量,7月,上级调于清书离开家乡,赴青岛担任山东临时省委秘书。在省委工作期间,于清书不忘初心,风雨奔走,在齐鲁大地上撒播了革命的“红色”火种。

  调任临时省委秘书客串车夫熟悉青岛

  于清书调任中共山东临时省委秘书后,与妻子来到青岛费县路居住,先在党组织的安排下,以小学教师为公开身份,后又开办小书店为职业掩护。此时的临时省委机关处境十分危险,有时一天内几次更换办公地点。于清书白天照料书店,夜晚彻夜不眠完成省委交办的任务,起草文件,印刷宣传品,直至天亮。

  妻子在他的影响下,成为他忠实的革命助手。有一次,于清书吩咐妻子去联系一位地下党员,将一份机密文件送到联系人手上。妻子傍晚走出家中,第二天天亮才满头大汗归来。路上几次遇到特务盯梢,险些丢了性命。这时夫妻二人的大女儿已经出生,妻子抱着孩子说:“要不是娘的命大,这个夜晚,你就是没娘的孩子了。”说着,流下了眼泪。于清书这才告诉妻子,这是党组织对她的一次考验。完成这次任务后不久,通过上级批准,妻子加入了党组织,成为了于清书名副其实的革命伴侣。

  于清书来到青岛时,他的入党介绍人牟洪礼已调任青岛市委工作。

  一天,于清书秘密接到一项任务,去银行取一宗由共产国际发来的汇款,按时送至牟洪礼在外国租界的住处。去银行取款必须白天进行,白天的大街上特务林立,盯梢暗探密布。于清书刚走出书店,就遇上了特务的纠缠,他几次临时化装,才躲过特务的跟踪,将汇款取到手上。青岛地形复杂,难以辨别东西南北,由于对道路不熟悉,送到牟洪礼居住处时,已是华灯初上。牟洪礼接过汇款,深有感触地说:“汇款晚到几分钟,羁押在敌人监狱中的同志,就有不少人失去生命。你的到来,已是最后的关头。”

  牟洪礼的这番话,于清书记在心中。第二天,他脱去长衫,拉起洋车走上青岛街头,当了十几天的洋车夫,让于清书记熟了青岛的大街小巷。

  1929年深秋,青岛车站上有一位抱着孩子的青年妇女站在风雨中,焦急地等待着来接她的人。她是牟洪礼的妻子任意芳。革命风雨环境的需要,担任市委书记的牟洪礼住进了外国人的租界。租界是不允许单身人口居住的,为避免引起敌人的怀疑,上级党组织要派来一位女同志与牟洪礼假扮为夫妻,牟洪礼怀念留在家乡的妻子任意芳,便让妻儿来到了青岛。

  接站的人出现了,任意芳在家乡早就认识:正是化装成为了洋车夫的于清书。就在这个当儿,发生了一点小事情:卖糖果的小贩走过任意芳母子身边,引逗得怀中孩子嘴馋,纠缠着不肯离去。尴尬中,于清书想起了口袋中的少许“红色”经费,先给孩子买了几粒糖果,回到住处马上补还。

  牟洪礼知道后,面沉如水,马上掏出几枚铜板递给于清书说:“革命的经费什么时候都不能乱动一个铜板。”于清书流下了眼泪。他知道,在牟洪礼的手上,经过了无数党的经费,只那一次自己从银行取汇款,就是用皮箱盛来的。牟洪礼对一个铜板的态度,让于清书牢记终生。

  撤离青岛回到家乡联系党员积蓄力量

  1929年10月4日,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党维榕到青岛峰村一家油坊附近召集会议,被敌人事先侦知,与青岛市委秘书孟介人等人一起被捕,临时省委和青岛市委又一次遭到破坏。于清书夫妇接到“撤离”的秘密通知,回到了家乡前阙庄村。

  离开党组织的日子里,于清书初心不改,砥砺前行,风雨奔走,秘密联系党员,积蓄着“红色”革命的力量,自10月至11月,仅月余时间,就联络起周围后阙庄、前吕、前小河、埠头子等村党员20余人,团结进步村民于砚田等成为党组织外围积极分子。其间,他介绍自己的学生党员于芝荣与自己先期介绍入党的李乐三结为夫妇,鼓励他们相伴风雨前行,将革命进行到底。于、李夫妇不负期望,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李乐三投笔从戎,毅然参加共产党领导下的“八支队”牛头镇起义,后受党组织派遣,返回家乡秘密担任潍县县委秘书,惨遭国民党反动派暗杀,壮烈牺牲。于芝荣继承丈夫遗志,又将儿子送往八路军部队。

  ◎相关链接

  建立乡师支部代代薪火相传

  1935年冬季的一天,冒着凛冽的严寒,一辆破旧的自行车沿着黄河大堤一路向南狂奔,骑车人赵健民是中共济南市委书记。几天前,他收到一封神秘来信:“老掌柜已到,请速来洽谈一笔生意。”赵健民欣喜若狂,当到达目的地莘县徐庄村时,竟一日间行程400余华里。自1933年起,中共山东省委屡遭重大破坏,山东地方党组织与党中央失去、陷入了黑暗的革命低潮之中达3年之久。在艰难曲折的找党道路上,到达目的地后,赵健民终于在这里见到了中央北方局的黎玉同志,不禁哽咽失声。这次会见后,黎玉受北方局书记刘少奇委托,来济南重建山东省委,山东地方党组织回到了党中央的怀抱。这就是著名于山东地方党史的“赵健民找党”。

  赵健民,山东冠县人,1932年就读于山东省立第一乡村师范,在校加入中国共产党。正是母校党组织的薪火相传,才使他有了艰难找党、重建山东省委的红色人生故事。省立第一乡村师范旧址座落于济南北园大街,1937年,700多名学生中有100多名共产党员。从这里走出了姚仲明、朱春和、孙志谦、朱德等四位党的七大代表,走出了潘复生、赵健民、景晓村、高启云等30多位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有“白区里的红色党校”之称。

  济南乡师的红色革命火种一脉相承、薪火相传,与潍县早期共产党人于清书有着不解之缘。弹指半个世纪过去,他的学生于一川写下了这样一段回忆:1929年秋天,我就学于济南乡村师范学校,画舫老师派人来到济南和我接上了组织关系,建立起乡师第一任党支部,由我任书记。支部建立后,画舫老师来到学校,给进步师生讲革命形势,分析对敌斗争的特点,指导学校党支部的工作。于一川,潍县埠头子村人,少年时就读于前阙庄村小学,16岁由于清书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历史已经逝去,但历史不会忘记每一个细节。

责任编辑:李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