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促创新 架桥梁 建平台——我市创新载体让优秀传统文化“火起来”

来源:潍坊日报   发布时间:2021-11-30 10:10:17

  往事越千年,潍坊,这座历经岁月洗礼的城市,一砖一瓦无不浸润着优秀传统文化的气息。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在世界文明交流交融的时代大潮中,潍坊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坚定的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担当起走在全省前列的文化使命,当好中国与世界文明对话交流的使者。

  

  潍坊市博物馆文创作品蛋雕《国歌》。

  创新赋能:

  老树也能发新芽

  有人说,要想了解一个城市,就要先去它的博物馆。当人们走进潍坊市博物馆一楼展厅,除了欣赏璀璨的文化、探访岁月的痕迹,还会惊喜地发现,充满现代气息的文创产品展区成为“网红打卡地”。在这里,不仅可以见到具有鲜明潍坊特色的仿古铜毛公鼎、青州石佛造像、郑板桥书画刻石拓片、红丝石砚,还有设计独特的文房雅器系列、馆藏元素帆布包系列等等,满足了观众“把博物馆带回家”的愿望。

  历史与现实碰撞出火花,源于思想意识的改变。“我们把文创研发、文物修复和社会教育活动确定为博物馆发展的三大亮点工作,将文创研发工作摆在了突出位置。从创意设计、授权生产、营销推广等多方面对文创进行专业化、系统性管理,推出了一系列具有浓厚地域特色且具有实用性的文创产品。”潍坊市博物馆馆长黄可说,他们在一楼大厅显要位置规划建成了200平方米的文创产品展区,让观众在参观固有展厅展览之余增添了新的看点,这也是立体、全面、深入呈现潍坊灿烂文化的一个有力推手,让博物馆更为感性、更富“人情味”。

  据介绍,潍坊市博物馆的文创产品展区分为6个各具特色的展示区,共展出20余大类、300多种文创衍生产品。另外,他们先后策划和引进了210余个国内外大展,确立了临时展览与文创产品同步布展、同步展示的理念,每个展览策划过程中提前制作配套文创产品,展览开展同时跟进相关文创产品展示。“我们的作品多次获得国家、省、市级文创大奖,同时也把悠久灿烂的潍坊文化、齐鲁文化推向了全国,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和高度好评。”黄可说。

  创新的种子一旦生根发芽,总会爆发出让人惊叹的力量。在潍坊这片文化沃土上,一棵棵嫩苗破土而出,正郁郁葱葱,茁壮成长。

  走进位于高新区玉清东街与银枫路路口东北角的潍坊洪景天创意文化公司,仿佛进入了一个“老虎世界”。“我在大学是学雕塑的,毕业后做工业设计。单位里有一块业务是搞文创的,我就想,什么产品既有潍坊特色又可以创新设计?思来想去,最终选定了泥老虎。”公司负责人康健告诉记者,他的老家是青州,小时候经常玩泥老虎,而且泥老虎的制作工艺与自己所学的雕塑完美结合,更容易上手。

  为了吸引年轻消费者,康健在色泽、造型方面做到精益求精。“刚开始的时候,我们用色比较干、比较重,后来压低了一个色调,给人的感觉更加柔和一点,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另外,我们还创新推出了青花系列,颇受市场欢迎。”康健说,在造型方面,他们设计出小夜灯系列、香薰系列、音响系列、加湿器系列等,将文化底蕴和功能性完美结合,好看好玩实用,颇受年轻人喜欢。

  泥老虎加入创新元素变成了瓷老虎,一字之差带来的是巨大的市场吸引力。近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中国旅游协会承办的2021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在四川省峨眉山市举办,由康健制作的“虎行天下·五虎临门小夜灯”荣获金奖,是山东省7项金奖之一;2021中国旅游商品大赛(健康主题)日前在浙江省义乌市举办,“虎行天下·香薰虎系列”再获金奖,是山东省参赛作品唯一金奖。

  传统文化,只有活下来,才能火起来。近年来,潍坊积极探索振兴传统工艺新路径,以市场促传承,以创新求活力,变遗产为资源,变优势成胜势。目前与全国50多家高等艺术院校和文创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引入新思维、新材料、新工艺,促进工艺品创新;举办“潍坊好手艺”文创大赛、传统工艺创意设计大赛、潍坊伴手礼设计制作大赛,征集创意作品1万余件,研发文创产品20个系列、3000多件(套)。风筝、年画、核雕、泥塑、嵌银漆器等传统工艺项目成为靓丽的城市文化名片,在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潍坊洪景天创意文化公司烧制好的瓷老虎。

  创业扶持:

  搭建与市场沟通的桥梁

  入秋以后,高密市注沟镇曹疃村便忙活起来。在高密柳编第五代传承人禚元兴带头下,全村70多位村民掌握了柳编技艺。他们制作的产品经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各地,年产量超80万件,年交易额突破300万元。“柳编工艺就地取材加工、能耗低、环保、附加值高、收益多。”禚元兴说,他们编的柳筐网上售价上百元,是很多城里人首选的“待洗衣物收纳箱”。

  传统工艺不同于其他非遗门类,其自身具有突出的市场功能和产业诉求。是否振兴繁荣,必须到市场中检验提升。在传统工艺项目的源发地,我市积极发挥传承人的示范效应,大力发展乡村手工艺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当高密市注沟镇曹疃村村民忙着柳编的时候,昌乐县宝城街道马家河子村的巧婶儿手工坊里,十几位村民正在加班加点赶做盖垫、笸箩等手工品。“2014年从原来单位辞职后,我便想进军电商。当时村里不少老年人将自己制作的手工品拿到集市上叫卖,我想能不能放到网上销售呢?”巧婶儿手工坊负责人马青泉说,为了摸清市场行情,他让自己一位做电商的朋友带着几件样品到上海,没想到供不应求。

  尝到甜头后,马青泉成立了昌乐县巧婶儿手工坊,组织村里有经验的村民集中加工。今年83岁的赵齐美高兴地说:“以前都是自己编好了盖垫、笸箩去赶集,风里来雨里去不安全,收入也不稳定。现在有了手工坊,按时来上班,每天能挣七八十元,感觉很知足!”

  过去5年,潍坊在全市乡村开展传统工艺培训项目数百个,每年有5000多位乡亲通过培训成为非遗传承骨干。据不完全统计,潍坊目前建立传统工艺类企业和家庭作坊1847个,年产值达到250多亿元,安排就业总人数5万多人,其中妇女近2万人,弱势群体近万人。

  针对传统工艺日益凸显的市场前景,潍坊聚焦产业动能,激发市场活力,充分发挥互联网作用,打造了中国印象商城潍坊店、好品潍坊等一批互联网商业销售平台,为传统工艺走向市场搭建平台,为非遗产业规模化发展提供服务。目前,通过互联网从事潍坊风筝销售的商家有1200多家,年画有150多家,潍坊核雕49家,互联网已经成为潍坊传统工艺产品交易的重要渠道。

  如果说电商搭建起线上线下交流的平台,如今的潍坊,通过自己的实力和魅力架起了与世界文化交流的桥梁。

  北京时间11月8日17时04分,总部位于法国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公布评审结果,潍坊市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成为我国第四个、山东省第一个世界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在强手如林的世界舞台上,潍坊凭什么能脱颖而出?近年来,潍坊将潍水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地方发展规划、纳入科学发展综合考核,先后评审公布了五批传统技艺类、传统美术类和传统医药类非遗项目183项,其中国家级8项、省级42项,国家级传承人6人、省级26人,占全市四级非遗名录的半壁江山。

  《潍坊市文物保护条例》《潍水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保护管理办法》等法律规章相继进入地方立法计划,为传统工艺保护传承提供政策保障。

  在充分利用风筝会、鲁台会、菜博会、花博会等国内节会平台开展传统工艺展览展示的同时,我市还积极组织手工艺项目参加世博会、中国非遗博览会、深圳文博会等国内外大型节会,先后到30多个国家开展文化交流宣传,提升了潍坊传统工艺的知名度。

  

  潍坊国际风筝会期间,嘉宾参观风筝传承基地。

  以文化人:

  文明之花处处开

  文化的力量,外化于形内化于心,总是“润物细无声”地影响着一个人、一个群体、一个地方,融入经济力量、政治力量、社会力量之中,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政治文明的导航灯、社会和谐的黏合剂。

  每逢周末,寿光市洛城街道屯西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乡村阅读室就格外热闹——村民在此品读寿光优秀文化历史,学习探索汉语中的瑰宝,传统文化在潜移默化间浸润整个乡村。如今在屯西村,80岁以上老人还可在村内幸福餐厅享用午、晚两餐,只需缴费两元;孩子们在“四点半”学校接受阅读指导,在国学课堂上体会中华文化之奥义。老有所养,幼有所学,孝道之风亦弥漫在村民心中。

  自2018年8月份被确定为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市以来,寿光市在打好群众物质财富基础的同时,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智慧,采取诸多百姓喜闻乐见的活动以文化人,广受好评的寿光“饺子宴”便是传统文化精神浸润人民生活的一大体现。该市以村为单位大力推行孝老之风,每季度为80岁以上老人举办“饺子宴”,老人家属纷纷加入包饺子和文艺演出的志愿者行列,亲身践行敬老孝道之风。老人吃下饺子,收获满心尊重;青年投身志愿服务,孝风吹拂千家万户。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倡导的志愿服务引领下,“敬老饺子宴”由最初的体恤老人演变成现如今的文明盛宴,真正实现了弘扬孝道文化与无私奉献精神的美好愿景。

  寿光是全市文明创建的一个窗口。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指标、精神文明创建标准和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检查,市委印发《潍坊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方案》,成立由23个单位(部门)参与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各县市、镇(街道)全部成立建设领导小组,打造以市级统筹指导,县域为推进主体,县、镇、村三级为单元,以村和基层单位为工作基点,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全员覆盖的文明实践体系网络。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6个、文明实践所152个,文明实践站6962个,全市基本实现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全覆盖。

  以新时代文明中心(所、站)为依托,我市成立市志愿服务联合会,全市志愿者注册人数146.8万人,注册志愿服务组织7200多个;开展的“乡村振兴•文明信用”工程,授信119.3万户,总授信额627亿元,让文明信用变“真金白银”,为乡村振兴注入“金融活水”;创新打造的全省首个海上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整合涉海行业资源,建立“1311”文明实践体系,打通了海上服务“最后一海里”;实施“手牵手圆梦行动”志愿服务项目,包括10个具体项目,帮助困境儿童解决实际困难和突出问题,促进困境儿童全面发展,等等。

  源远流长的文脉,必有滋养当代文明的能力;文化自信的潮声,必能激发万千人民的共鸣。作为齐、鲁文化的交汇之地,融农耕文化、渔盐文化、手工文化和商贸文化为一体的潍水文化,必将在新时代的历史洪流中劈波斩浪,勇立潮头!

  

  潍坊市博物馆文创作品文房雅器系列。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潘来奎/文图

责任编辑:聂臻臻